1、企業稅負降低,市場競爭力增強
營改增、輕施工行業稅負,也使企業會計成本核算更加規范。企業將減少用于更新設備和技術的稅費,增加項目談判資金,市場競爭力明顯提高。
據測算,在5至9個月內,非試點企業新增進項稅額18、2億元,其中5、4億元來自建筑業。除了對試點企業實行直接減稅外,下游增值稅納稅人還可以從建筑業獲得增值稅發票抵扣,實現不同行業間的間接減稅。
2、發票管理嚴格嚴倒規范經營
在簽訂合同時,有必要事先就對結算制定規范和約定,并要求按照工程進度開具增值稅專用發票。施工企業項目往往分散在全省各地,發票整理、審核、發證等時間緊、難。因此,許多企業在改革稅收制度時,要把增值稅納入增值稅的增值稅管理。
稅制改革也迫使沙石等上游供料企業規范經營,從事建材批發企業營業稅改征增值稅,沙石和其他建筑材料一般都是直接交易,而不需要提供增值稅發票;能夠用增值稅取代營業稅,如果不能開增值稅專用發票,將很難進入供應商名單。這樣,許多小規模納稅人自愿申請登記為一般納稅人,以便獲得自己的增值稅專用發票資格,以免被排除在供應商名單之外。
在一般情況下,建筑業的稅收改革是好的一個挑戰,將促進企業在工程建設中選擇合格的供應商,規范操作程序,盡可能增加抵扣,降低實際稅負。
3,拋錨式模式難以促進企業轉型
營地改變后,“聯營掛靠”的經營模式很難繼續。長期以來,一些建筑業資質不足的小公司。隸屬于符合條件的大中型建筑企業。營改增前人工成本占建筑企業總成本的比重較大,巨大的勞動力成本往往成為企業業主的心病。營改增后,小公司很難獲得增值稅發票。作為主要納稅人,附屬建筑企業的稅負將增加。
同樣的,有分包業務層。部分施工企業只有項目不做項目,通過層層轉包經營進行業務活動。在營改增后,用增值稅發票,合規管理和嚴格控制,將迫使企業獲得增值稅發票,這種層層分組的模式也是不可持續的。
由于住房和城鄉建設部擬打造“四庫一平臺”,行業掛靠資質辦理宜早不宜晚,“四庫一平臺”建設完成,大多數施工企業再想掛靠證書辦理資質將會難上加難,要提醒企業盡快總結所需使企業穩定是第一選擇。